美中關係下的全球變局:從紐約“政治殖民地”到市場焦慮
近期,一系列事件凸顯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從《紐約時報》揭露中共在美國境內建立“政治殖民地”,到川普試圖掌控聯準會引發市場動盪,再到北京方面罕見地正面回應高層權力鬥爭的傳言,一個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正在展開。
中共在美建立“政治殖民地”,引發美國社會震驚
《紐約時報》的一篇深度報導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中共正透過同鄉會等統戰組織,深度干預紐約各級選舉,已在華人聚居區形成了事實上的“政治殖民地”。 這些組織不僅有組織地為親共候選人籌款、助選,甚至還會打擊、排擠對中共有批評聲音的候選人。 報導指出,這些團體接受中國領事館的指導與控制,在享受美國非營利機構免稅地位的同時,卻宣誓效忠“祖國”,將中國利益置於美國利益之上。
報導舉例稱,前天安門學運領袖熊焱2021年在紐約競選國會議員時,中共特工竟試圖以金錢和暴力手段(包括雇用女性引誘、毆打等)迫使其退選。 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美國的選舉區制度,在法拉盛等華人高度集中的選區,誰能控制華人選票,誰就能決定選舉結果。 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國會中的華裔議員普遍對中共持沉默甚至友好的態度。令人憂心的是,儘管證據確鑿,美國國稅局等聯邦機構卻以“沒有資源調查”為由,對此類違法行為採取消極態度,使得中共的影響力得以持續擴張。
高層內鬥傳聞不斷,習近平罕見“闢謠”
在外部影響力擴張的同時,中共內部權力的穩固性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長期以來,關於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架空”習近平的傳言甚囂塵上。 近日,新華社高調報導了張又俠出席一場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講話,強調要“徵學徵信習近平思想”、“確保人民軍隊永遠聽黨話跟黨走”,並特意註明該會議是“經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的。
此舉被廣泛解讀為官方對“聽床”輿論的正面回應。 這種傳言之所以能持續發酵,反映了外界對於改變中國現狀的一種絕望幻想,即認為只有掌控軍權的張又俠才有可能挑戰習近平的權威。 然而,從權力邏輯來看,張又俠的地位正是得益於習近平的信任,他並無動機去破壞現狀。 此次官方大張旗後的“闢謠”,反而凸顯了習近平本人對於權力穩固性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川普衝擊聯準會,全球市場步入瓶頸期
與此同時,美國的政治動盪也為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風險。高盛與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警告,市場的“金髮姑娘”(Goldilocks,指經濟不好不壞的理想狀態)時期已經結束,投資者將面臨經濟數據不溫不火以及川普總統製造的政治風險。 其中最大的變數,來自於川普試圖掌控聯準會的舉動。
川普日前宣布罷免聯準會理事庫克,這是111年來美國總統首次試圖解僱聯準會理事,意在安插自己的人馬,以實現大幅降息的目標。 此舉嚴重挑戰了聯準會的獨立性,導致美元指數應聲下跌。 市場擔憂,若川普成功控制聯準會,貨幣政策將完全服務於其短期的政治目標,從而給美元及全球資本市場帶來災難性影響。
在對外貿易方面,川普政府也重燃戰火。他不僅威脅要對徵收“數字服務稅”的歐盟國家施加懲罰性關稅,還準備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加徵關稅。 這一系列舉動,都加劇了全球貿易關係的緊張局勢。
美中貿易重啟談判,北京做出戰略妥協
在緊張的國際關係中,美中貿易談判出現了新的轉機。中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將訪問華盛頓,重啟談判。 據報導,北京方面希望以採購大豆、波音飛機等商品,來換取川普政府取消針對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
此外,北京在俄烏戰爭的立場上也出現了微妙變化。外界發現,中國外交部官網悄悄刪除了烏克蘭國家概況中的“行政區劃”部分。 有學者評論稱,這意味著中國在國際法上已不再絕對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是為了拉攏俄羅斯以共同應對美國壓力而做出的重大戰略妥協。
總體來看,世界正處於一個劇烈變動的十字路口。中共在鞏固內部權力的同時,正以更隱蔽、更具滲透性的方式挑戰現有國際秩序。而川普政府的不可預測性則為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未來,各國如何在動盪的格局中尋找自身定位,將是決定世界走向的關鍵。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