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解读10月28日

今日要闻解读10月28日

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变动:博裕资本领跑

核心新闻:彭博社报道

  • 事件:私募股权公司博裕资本 (Boyu Capital) 已成为星巴克为其中国业务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过程中的领跑者。
  • 背景:星巴克正试图在中国这个其全球第二大市场重振雄风。
  • 竞争:据知情人士透露,博裕资本在竞标中击败了包括凯雷集团 (Carlyle Group) 在内的其他私募股权公司。
  • 估值与交易:
    • 这笔交易可能使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估值超过40亿美元
    • 最终的谈判和协议条款可能还需要数月时间才能敲定。

背景深度解读:为何是博裕资本?

这起并购新闻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与商业逻辑。理解以下两个背景,有助于看清事件的全貌。

1. 博裕资本的“太子党”模式与权力根基

  • 创始人背景:博裕资本由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的孙子江志成创立。
  • 现代权贵敛财模式:
    • 这代表了中共顶层领导人家族的一种先进的、金融化的敛财模式,早已超越了藏匿现金的原始阶段。
    • 这种模式通过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将政治影响力转化为合法的、巨大的商业利益。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乃至习近平的家族都采用了类似的模式。
  • 资本来源与运作方式:
    • 启动资金:博裕资本的首期基金高达10亿美元,主要来自两大金主: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 (Temasek) 和香港首富李嘉诚
    • 盈利核心:其核心商业模式是利用深厚的政治背景,投资于即将在中国上市 (Pre-IPO) 的公司。这种投资能确保这些公司获得监管机构(如证监会)的上市批准,从而在公司上市后获得数倍的巨额回报。

2. 星巴克与中共领导层的“特殊关系”

  • 关键人物: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 (Howard Schultz) 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代中共领导人都保持着非同寻常的私人关系。
  • 决定性事件(薄熙来案):
    • 在2012年中共处理薄熙来事件的关键时刻,党内高层权力斗争激烈。
    • 为了向全党和外界传递处理薄熙来是集体决定、并得到“太上皇”江泽民支持的信号,中共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信使——舒尔茨。
    • 2012年4月17日,已长期未公开露面的江泽民在北京突然会见舒尔茨。会谈中,江泽民通过舒尔茨向外界释放了关键信息:处理薄熙来“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并指示胡锦涛“先处理法律和刑事问题,政治问题放一边”。
    • 这一信息随后通过舒尔茨传达给彭博社并公之于众,起到了稳定党内局势、统一思想的关键作用。
  • 交易的逻辑:
    • 舒尔茨在此次政治事件中扮演了中共高层信赖的角色,巩固了他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地位。
    • 因此,当星巴克在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本土合作伙伴时,选择与江泽民家族背景深厚的博裕资本合作,既是商业上的强强联合,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投桃报李”和心照不宣的默契。

其他热点追踪

1. 中美贸易战新动向:大豆与AI芯片

  • 大豆战略转变:彭博社分析指出,中国的大豆采购战略重心已发生转移。即使中美达成新的贸易协议,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也难以回到第一阶段协议时的高位。
    • 原因:巴西大豆产量激增且价格更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已大幅降低。全球大豆供应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 AI芯片议题:路透社报道,特朗普预告将在G20峰会期间会见英伟达 (NVIDIA) CEO黄仁勋。这暗示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问题将成为“川习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 潜在交易:市场猜测,美国可能以部分放松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来换取中国对美国大豆的少量、象征性采购。

2. 中资出海:赞比亚矿难暴露“中国模式”弊端

  • 事件:《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的子公司发生矿场溃坝事故,有毒废液淹没农田村庄。
  • 处理方式:
    • 该公司向受害者提供少量赔偿(如150美元)的附加条件是:必须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不向外界透露事故情况,也不提起诉讼。
    • 这种“花钱封口”的维稳模式,是中国企业将其在国内处理公共事件的低人权、破坏环境的做法,通过“一带一路”输出到非洲的典型案例。

3. 《经济学人》解码:习近平正处于“最大胆、最鲁莽”的时刻

  • 研究方法:《经济学人》通过对习近平执政13年间超过14000份、2000万字的官方报道、演讲和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揭示其思想和心态的演变。
  • 核心发现:
    1. 自信与傲慢的边界模糊:习近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但这种自信与傲慢之间的界限已变得模糊。
    2. 关键词频率变化:
      • 正面高频词:“强国”(占比从7%升至23%)、“伟大复兴”(从1%升至15%)、“全球影响力”(从4%升至7%)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
      • 负面/中性词:“希望”(从47%降至24%)、“理解”(从24%降至5%)、“讨论”等具有协商和弹性色彩的词汇大幅减少。
      • 核心词替换:“奋斗”逐渐被“斗争”取代,显示出从自我提升转向寻找和对抗外部敌人的心态变化。
  • 结论:习近平展现出的“自信”,更多是基于一种“胆大”和“鲁莽”,而非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这种心态增加了中国和世界的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