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每日观察
用逻辑常识看世界:2025年10月31日
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华尔街的“群体转向”
核心背景:美联储主席的警告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三对华尔街发出警告,告诫投资者不应对12月份的降息抱有太大希望,并暗示届时很可能维持利率不变。
主流预测:各大投行普遍预期降息25个基点
在消化鲍威尔的讲话后,华尔街各大主要投行纷纷发布预测报告,形成与美联储态度相悖的鲜明立场:
- 花旗集团 认为12月必然降息25个基点。
 - 富国银行 同样预测降息25个基点。
 - 高盛 预测降息25个基点。
 - 摩根大通 预测降息25个基点。
 - 巴克莱银行 预测降息25个基点。
 - 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等均断定12月将降息25个基点。
 
少数派观点:存在“按兵不动”与“大幅降息”的声音
- 维持不变派: 以 野村证券 和 美国银行 为代表,认为美联储将信守鲍威尔的暗示,在12月按兵不动。
 - 激进降息派: 以两家瑞士投行——瑞银集团全球研究部 和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 为代表,认为届时将降息50个基点。
 
LT视点:解读投行预测背后的双重意图
华尔街各大投行不约而同地发布与美联储相悖的降息预测,其动机可能有两个层面:
- 彰显专业,影响决策: 投行通过发布独立研究报告,体现其对美国经济的深刻理解和掌控力,试图以此修正甚至影响美联储的最终判断。
 - 干预市场,稳定牛市: 鲍威尔的鹰派言论可能对市场造成负面冲击。投行通过集体释放降息预期,旨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以此对冲市场恐慌情绪,维护来之不易的牛市势头。
 
独家:俄罗斯计划首次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
核心动态
路透社独家报道,俄罗斯计划于今年在本土市场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
目的与背景
此举旨在为因对华能源出口而积累了大量人民币流动性的俄罗斯出口商和银行,提供一个有效的投资渠道。
交易细节
- 发行规模: 总金额高达4000亿卢布(约合50亿美元)。
 - 发行期数: 最多四期。
 - 债券期限: 3至10年。
 - 完成时间: 计划于12月初完成。
 - 结算方式: 交易可以当前汇率以俄罗斯卢布进行。
 
LT视点:中俄联手“去美元化”的深层动机
俄罗斯这一举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俄两国在特定地缘政治背景下,协同削弱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一步。
- 俄罗斯的动机: 随着美国制裁力度加大,俄罗斯急于寻找替代方案以规避美元体系的制约。利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和融资,是其应对制裁、逃避监管的关键策略。
 - 中国的动机: 中国则借此机会,进一步配合并支持俄罗斯绕开西方制裁。同时,此举也能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使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协同。
 
芯片战线新动态:英伟达的期盼与美国的围堵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态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访问韩国时表示,他希望公司最先进的Blackwell芯片能够在中国市场销售,但最终决定权在美国政府手中。他强调,与中国的业务符合美中两国的最佳利益,并期望两国元首的成功会晤能为商业合作带来积极影响。
美国会议员行动
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致函商务部长,要求特朗普政府协助马来西亚,阻止美国人工智能芯片通过该国走私至中国。信中指出,美国公司应开发更有效的防转移技术,并建议为装有此类技术的芯片运输设立“优先通关”程序。
LT视点:美国芯片政策的内部矛盾
这两则新闻并列来看,清晰地揭示了美国对华高科技政策的内在矛盾与混乱状态。
- 一方面,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商业巨头,出于巨大的市场利益,极力游说政府放宽对华出口限制。
 - 另一方面,以国会议员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则不断施压,要求政府加固技术壁垒,甚至延伸监管至第三国,以实施更严密的封锁。
 这种“向左”还是“向右”的拉锯战,使得美国的芯片政策显得摇摆不定,甚至自相矛盾,陷入了一种“找不着北”的困境。这反映出在处理与中国的科技竞争时,美国内部尚未形成统一且清晰的战略路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