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每日观察

11月3日每日观察

一、OpenAI 与亚马逊签署 380 亿美元云服务协议

  • 核心事件:人工智能巨头 OpenAI 与亚马逊签署了一份价值 380 亿美元的多年期云端计算能力协议,标志着双方建立合作关系。
  • 协议目的:旨在满足 OpenAI 快速增长的运算需求。亚马逊预计,协议中所有运算能力将于明年年底前交付给 OpenAI。
  • 市场竞争背景:
    • 亚马逊(AWS)面临来自微软、谷歌等竞争对手的压力,后者在满足 AI 客户新需求方面,云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更快。
    • 此次交易旨在加速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的云业务增长。
  • 交易规模对比:
    • 与 OpenAI 和其他科技巨头的合作相比,此次交易规模并不算最大。
    • 例如,OpenAI 与甲骨文达成了价值 300 亿美元的协议,并接受了微软 250 亿美元的投资。
  • OpenAI 的现状:
    • 预计今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 130 亿美元,公司必须以指数级的速度持续增长以满足其巨大的运算需求。
    • 其 CEO 奥特曼表示,公司正面临严重的运算资源短缺,随着更多运算能力的获得,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速。

二、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竞赛:一场“囚徒困境”?

  • 华尔街的困惑:市场普遍对各大科技公司(亚马逊、微软、甲骨文等)争相与 OpenAI 合作并进行巨额投资的现象感到不解。这种策略将所有巨头与 OpenAI 深度绑定,一旦 AI 泡沫破裂,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 “囚徒困境”理论解释:
    • 美国顶尖对冲基金经理认为,这场 AI 竞赛已演变成一场典型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 核心逻辑:每一家公司都必须投资,因为所有同行都在投资。如果不投资而落后,将失去未来的竞争地位。这是一种由同行压力驱动的、不得不参与的昂贵竞赛。
    • OpenAI 借此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即使它自己想倒下,其背后的科技巨头们也无法承受其失败的后果。
  • 潜在风险:
    • 市场(公开投资者)对这些巨额资本支出的耐心是有限的。
    • 如果对投资 AI 所能获得的假定回报产生质疑,市场情绪可能会发生摇摆,从而引发风暴。
    • 目前存在一个矛盾:大型科技公司基于长期战略和“囚徒困境”逻辑进行豪赌,而公开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可能缺乏同等的长期耐心。

三、特朗普关税政策面临最高法院重大考验

  • 背景: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全面关税政策,特别是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法律实施的措施,将在本周三(11月5日)面临美国最高法院的审理。
  • 核心争议:下级法院曾裁定,特朗普政府在非紧急情况下援引紧急权力法案来征收全面关税,属于越权行为。最高法院将审理特朗普政府对此的上诉。
  • 可能的影响:
    • 如果最高法院推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引发“天下大乱”,特别是对现任特朗普政府而言,这将是一场输不起的法律战。中美贸易战的成果可能被清零。
    •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特朗普的关税预计将长期有效。白宫官员暗示,即便最高法院推翻现有依据,政府也会转而引用其他法律(如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1930年关税法第338条)来继续实施关税。
  •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
    • 特朗普此前曾高调宣布将亲自前往最高法院旁听庭审,称之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案件之一”。
    • 但在其盟友(如参议员约翰·肯尼迪)提出此举可能被解读为向大法官施压、会适得其反的建议后,特朗普改口称将不再出席。

四、中美贸易战动态与中共政坛信号

  • 贸易休战的进展:
    • 作为中美首脑会晤成果的一部分,美国宣布将从下周(11月11日)起,暂停向中国船只征收为期一年的港口费。
    • 作为回应,中国也已开始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和小麦,并承诺将取消对美国小麦加征的关税。
    • 然而,双方的根本性分歧和互相的敌意与冲突依然存在。
  • 中共内部的政治信号:
    • 蔡奇发文强调“从严治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量未清,增量仍在发生”,并批评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松劲歇脚、畏难退缩”等情绪。
    • “裸官”问题被集中整治:近期,全国政协有多达9名专委会副主任被免职或辞职,包括前央行行长易纲、前中组部副部长傅兴国等人。港媒《星岛日报》披露,此举与官方大力整治“裸官”有关。
      • “裸官”定义:指配偶、子女已移居国外的官员。
      • 官方要求,此类官员的直系亲属必须回国,否则其职位将被调整。
  • 解读与分析:
    • 蔡奇作为并非主管纪检的官员来谈论反腐,暗示这可能是习近平下一步将要推动的重要议程。
    • 对“裸官”的一刀切处理,反映了中共内部对官员忠诚度的极度不信任,但这种做法本身也存在争议,因为它混淆了正常的人才引进(如易纲)与为贪腐留后路的“裸官”。
    • 这种做法的根源在于,中共的反腐败斗争依赖于“人治”而非“法治”或制度化反腐,导致其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裸官”,最终只能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

评论